欢迎来到".商标"域名注册管理机构! 在地址栏输入"管理机构.商标"即可访问本站

服务热线:400-628-1121

“.商标”顶级域受邀参加北京知识产权发展沙龙新春年会

来源:“.商标”域名管理机构日期:2016-01-12

1月12日,由北京知识产权保护协会主办的2016北京知识产权发展沙龙新春年会暨“深化知识产权保护,加速知识产权运用”高峰论坛在北京西郊宾馆银杏大厅隆重召开。作为北京知识产权行业最有影响力的论坛,包括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副总干事王彬颖、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局长汪洪、北京知识产权局副局长潘新胜、国家发改委体改所主任史炜、国知局专利管理司司长雷筱云、国际商标协会CEO艾迪埃纳•桑斯•德•阿塞多(Etienne Sanz de Acedo)、“.商标”域名管理机构中国区运营总裁吴养怡等国内多位知名专家和来自包括奇虎360、中粮集团、智慧芽、新诤信等企业界的代表共同参与有关深化知识产权保护、加速知识产权运用的主题研讨。三百多位来自北京知识产权界的知识产权从业者和企业界的代表参加了本次论坛。

在“互联网+”升级为国家战略的时代背景下,随着网络经济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了“互联网+”洪流中。知识产权如何运用成为了此次论坛的热点讨论议题。参会嘉宾们一致认为,企业知识产权在互联网上的运用,是知识产权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年会上,“.商标”域名管理机构运营总裁吴养怡在会上做了题为“互联网上商标品牌应用之道”的主题发言。他介绍到,由于互联网是以数字化信息为基础,人们寻找信息必须在浏览器地址栏输入域名或到搜索引擎输入文字构成的关键词来搜索相关的商品与服务信息,但人们不能在这些地方输入平面图案或声音载体来搜索商标品牌。这意味着传统商标中的视觉图案元素和声音元素不能作为域名被访问,也不能作为搜索关键词进行搜索,更不能出现在电子邮件地址中。因此,传统以图案和声音元素构成的商标在互联网的应用中并不能作为商标品牌标志进行有效的运用和传播。

域名是互联网应用的基础,企业在建网站、使用电子邮件及各种网上商务活动中都离不开对域名的使用。对商标品牌企业来讲,域名事实上就是企业在互联网上重要的商业标志。然而,由于目前全球绝大多数顶级域名的注册是自由开放的,以先注先得为基本原则。这就使得域名的管理体系与传统商标的注册规则、使用范围及权利性有非常大的冲突。大量的网下商标品牌名称及具有混淆性的相似名称被他人注册,其中很多与商标品牌相同或相近似的域名被用于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侵权网站甚至于钓鱼网站。不少网民和消费者因此遭受到大量损失,品牌企业的商誉也互联网上受到很大影响。

此外,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域名只能由英文和数字构成。众多商标品牌企业都只能选择一个由英文字母、汉语拼音、数字或者上述元素的缩写所组成的域名。这使得企业的域名往往很难被广大中国网民和消费者所记住。由于英文域名难以让习惯使用中文上网的网民和消费者记忆与使用,网民们从客观上也无法清晰辨识所访问的网站到底是不是企业的官网。

而“.商标”是经国际互联网地址资源与分配管理机构(ICANN)审批设立的、以“商标”两个汉字为后缀的国际通用域名;是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以“互联网+知识产权”为创新理念,以国际通用顶级域名为表现载体,给全球拥有网下传统商标品牌的个人、企业或组织在全球互联网上表达、表现、推广与保护商标品牌的网上商标品牌标识。“.商标”的出现恰恰解决了中国的商标品牌企业在互联网应用产生的上述问题与困难。 “.商标”的注册规则要求互联网“.商标”的注册和使用必须同注册人的商标权利完全对应,注册词命名需依照商标注册证明或商标申请证明信息进行。“.商标”域名管理机构设置了严格的注册规则,通过专业的审核团队对域名注册人及域名注册词命名内容信息进行审核。 “.商标”域名的出现必将减少消费者因购买假冒商品与服务或误入钓鱼网站而造成的损失;减少企业的商标品牌在互联网上遭到假冒、仿冒等侵权行为,有效保障企业在互联网上的商业利益。

此外,年会还进行了年度风云人物颁奖仪式,“.商标”域名管理机构中国区运营总裁吴养怡先生被组委会评为年度风云人物服务创新奖。组委会认为,2015年,继成功推动“.商标”顶级域在ICANN入根后,吴养怡带领“.商标”域名管理机构团队,推动“.商标”域名获得中国工信部行政许可,获准在中国面向大众开放注册。“.商标”创新性的将商标和域名有机结合,是互联网上商标权利标志,更是互联网信息时代中代表企业品牌信誉不可或缺的网上商标标识。它的出现符合中国政府推动“互联网+”的发展规划,同时对配合政府主管部门推动互联网治理、网上打假、增强网络安全和维护消费者权益等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通过这个互联网上的品牌标志的推广与应用,可以帮助更多的本土中文商标品牌企业的商标品牌在互联网上得到更大的使用与推广空间。

在下午的圆桌论坛讨论环节,多位专家非常认可“.商标”顶级域在互联网+知识产权应用领域的创新,也认为只有通过多种维度和多种服务模式的互联网+知识产权的创新与实践,才能真正加速知识产权在互联网中的运用,揭开知识产权行业发展的新篇